盛夏添“磁”力,中西结合赋能脑病诊疗升级--TMS神经调控技术与中医理论存在多层面深刻契合

发布时间: 2025-07-26

【重庆,2025年7月21日·盛夏】中科医电自主研发的双靶点毫秒级同步经颅磁刺激治疗仪(TMS)在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顺利完成装机调试,并同步开展首期临床操作培训。此次合作正值重庆高温季节,设备落地为科室注入科技“清凉”。

01

     重庆市中医院始建于1902年,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国立中医院,曾开创国立中医急症的先河。也是重庆市规模最大、实力最强,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公益四项中心职能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,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及疫病防治基地依托中医医院、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、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,也是全国首批中医住院医师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,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(中医全科)。2023年,医院正式成为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。

03 

04

02

装机当日,中科医电专业团队为脑病科约15名医护人员开展“理论+实操”培训,重点演练阈值测定、靶点定位、参数动态调整及可能不良反应处理,培训内容紧贴临床需求。”)

经颅磁刺激(TMS)作为一种现代物理神经调控技术,与中医理论在多个层面存在深刻的契合点:

一、整体观念与全身性调节

     • 中医理论: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,各脏腑、经络、气血相互关联,治疗需从整体出发,注重“形神合一”。

• TMS机制:虽然直接刺激大脑,但通过调节神经可塑性、脑血流及神经递质,可影响全身功能(如改善睡眠、缓解焦虑)。

• 契合点:两者均重视全身性调节,而非单一靶点治疗。例如,TMS改善脑功能后,可通过神经-内分泌-免疫网络间接调节全身,与中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达到全身平衡的理念一致。

二、阴阳平衡与神经兴奋性调节

• 中医理论:阴阳平衡是维持健康的核心,疾病源于阴阳失调。治疗需“调整阴阳,以平为期”。

• TMS机制:通过高频(兴奋)或低频(抑制)刺激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,恢复神经功能平衡。

• 契合点:TMS对神经兴奋性的双向调节与中医“阴阳平衡”理念高度契合。例如:

• 低频TMS:抑制过度兴奋的脑区(如癫痫灶),类似中医“泻其有余”。

• 高频TMS:增强低活性脑区功能,类似“补其不足”。

三、经络学说与脑区刺激的对应关系

• 中医理论: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,脑通过督脉、膀胱经等与全身相连。督脉被称为“阳脉之海”,与脑功能密切相关。

• TMS机制:刺激顶叶、前额叶等脑区可改善认知、情绪及运动功能,这些区域在中医理论中可能对应督脉、心经等经络的汇聚点。

• 契合点:TMS刺激特定脑区的效果,可能通过经络系统实现全身调节。例如:

• 刺激顶叶(督脉所过):可改善头晕、失眠,与中医调理督脉以健脑的观点一致。

• 刺激前额叶:调节情绪、认知,与中医“心主神明”理论相呼应。

四、气血理论与脑血流调节

• 中医理论: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,脑需气血濡养才能正常功能。气血不足或瘀滞可导致脑病(如健忘、眩晕)。

• TMS机制:高频TMS可增加局部脑血流,改善脑微循环,促进代谢废物清除,类似中医“活血化瘀”的作用。

• 契合点:TMS通过改善脑血流来濡养脑髓,与中医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”的气血理论相呼应。例如:

• TMS治疗脑卒中后遗症:改善局部血流的效果与中医活血化瘀疗法目标一致。

五、脏腑辩证与个性化治疗

• 中医理论:根据五脏功能失调辨证施治(如心主神明、肾主骨生髓),强调个体化治疗。

• TMS机制: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刺激参数(频率、强度、部位),实现个性化治疗。

• 契合点:两者均重视个体差异。例如:

• 肾虚型脑病(如老年痴呆):结合补肾中药与TMS刺激海马区(与记忆相关),体现“辨证施治”与“精准医疗”的结合。

六、情志调节

• 中医理论:情志失调是脑病的重要病因(如肝气郁结导致焦虑、抑郁),治疗需疏肝理气、宁心安神。

• TMS机制:刺激前额叶可调节情绪相关神经环路(如5-HT、DA系统),改善抑郁、焦虑症状。

• 契合点:TMS可调节神经递质,与中医情志调理(如针灸、中药)形成互补。例如:

• TMS治疗抑郁症:结合疏肝中药可增强疗效,减少西药副作用。


经颅磁刺激治疗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念、阴阳平衡、经络气血、脏腑辨证及情志调理等层面存在显著契合。这种结合不仅体现了现代医学技术对中医理论的印证,也为脑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创新路径,符合中西医结合“优势互补、协同增效”的原则。

感谢院方及科室老师对中科医电的信任与支持!中科医电将始终秉持“科技赋能医疗,创新服务健康”的使命,为推动中医现代化、提升脑病诊疗水平贡献更多力量!